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的湖北省送教下乡活动,一天的安排很充实,并且在回程的路上大家还是在讨论心得,意犹未尽,这次的活动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每一次参加活动,我都是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前往的,这次当然也不例外。在这次活动中,四位老师很好的展示了自己的个性与特点,老师的教法、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气氛别具一格。综合起来,我主要学习了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参与度。通过创设一个具体的语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激起同学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营造了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因此,听课时我特别注意了各位老师不同的调动学生的方式。如童清清老师首先通过Let’s chant拍拍操热身,潘虹老师和杨老师通过同唱一首歌调动气氛。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怎样保持下去也很重要。各位老师分别采取呼口号、小组评比、男女生PK等方式,让孩子们时刻保持着学习的热情。 第二,注重穿插游戏教学,时刻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我自己的课堂上,我也会使用一些方便的游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学生的注意力仍然会在最后十分钟特别分散,如何能够时刻牵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是我一直苦恼的一个问题。在这次活动中,童清清老师的课给我很大的震撼。童老师的课中巧妙的穿插了各种游戏,学生更是从开头一直认真到最后,效果特别的好。我就想,同样是活动,为什么学生的反应会有不同呢?这原因一定出现在游戏的组织实施者--教师身上。合理的通过小游戏和小组活动,让学生手、脑、嘴乃至身体一起动起来,这样就不由得让学生不注意听讲了。童老师在一上课就先用拍拍操来拉近和学生的关系,每个环节大声呼号“Up Up Up,Go Go Go”与学生互动,及时的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方法让我感触良深。 第三,注重课题的引入,把握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从单词的讲解,到听力练习,再到对话讨论,一环扣一环可以说衔接得非常自然,学生都能很好的理解和跟进,思维没有断点。并且在每一环节和环节之间的过渡中都在反复应用当节课的语法重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生们很自然的完成了接触、理解、使用的一系列过程,从听、说、读、写、看全面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第四,注重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听课中我发现教师们都有几个共同特点:一是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尽量使用英语。例如:you please!who can ? 等等。只有教师说英语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孩子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例如:使用ppt课件、卡片、图画、音频、flash动画等多媒体,创编一些游戏和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得,乐中学。三是能及时地对学生的发音和语调进行纠正和指导。四是激励性的评语丰富多样,如“Great”“wonderful”“Good job!”“Perfect”等等。五是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作为后盾,词汇丰富,课堂充实。教态亲切,有丰富的表情和到位的肢体语言,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第五,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四位老师都做到了以小组合作为主,同伴互助,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最后都能让学生自己总结学到的知识。尤其是李老师和杨老师的两节阅读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当一位引导者。她们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首先,提示关键词,让学生自主阅读,找出答案;然后,二次阅读,通过快速读、自由读、仔细读,回答问题;最后,小组分角色读,解决问题。层层递进,学习效果特别明显。 通过这次听课,我对自己也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去思考,怎样在教学中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分层次教学?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时空和学习平台。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与兴趣。要充分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好奇心、上进心,善于找出学生的进步点,提供好的学习方法,创设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向上的动机和行为。四位老师的确有许多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东西,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近距离,不断进步,促进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