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县出现冰冻灾害天气,市政府已经启动了冰冻雨雪天气三级应急响应。冬季雨雪天气容易发生的传染病有呼吸道传染病流感、SARS、禽流感等和肠道传染病如诺如、轮状病毒等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容易引起的伤害主要是冻疮。为此县疾控中心提示大家做好冰冻雨雪天气的传染病防控和防止冻疮。
一、家庭寒冷天气预防传染病的防控
1、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不要过劳过累。保持正常、合理的生活规律积极锻炼身体不吸烟不酗酒保证充分休息增强身体抵抗力。养成均衡饮食习惯多吃水果、蔬菜等绿色食品。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勤洗澡勤换洗衣服被子。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手绢或纸巾掩口鼻。
3、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要煮熟热透。
4、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添衣保暖。
5、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注意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6、建议及时接种流感、肺炎等疫苗。
7、减少到人多拥挤公共场所。
8、出现感冒发热或呕吐腹泻等呼吸道或胃肠道症状要尽早到医院就诊。
9、清理病人呕吐物及粪便时须戴上口罩和手套事后须再洗手。被患者呕吐物和粪便污染的被服、地板等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
清洗和喷洒(拖地、擦洗)。清洁用具也需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配制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可用84消毒液按原液与清水按1:30的比例或1公斤水加泡腾片3片。
二、针对公共场所(滞留场所或临时安置点)的寒冷天气预防传染病的防控
1、根据滞留场所和安置点人数决定设立临时医疗点。医疗点要规范门诊日志完善诊病登记。医疗点要指定专门的人负责疾病监测和传染病报告。
2、必要时建立健康巡查制度。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人要及早送医院隔离治疗。发现有聚集性呕吐、腹泻或发热等症状病人时应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降低人员密度。根据滞留场所的容量估算收留人数。疏散人员降低人员密度。
4、加强健康宣传教育。通过派发宣传资料或广播、电视等形式广泛进行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的自我防病意识。教育群众不要随地吐痰痰应用纸巾裹好后放入有盖垃圾桶内。不乱扔垃圾。不能随地大小便。
5、提供安全饮水。
6、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尤其是临时提供食品的供应点。
7、提供足够数量的厕所并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定期保洁和清扫。设臵洗手设施预备洗手液及抹手纸巾或干手机供洗手之用。
8、提供加盖的垃圾桶并定期清理垃圾。有呕吐物必须及时清理消毒。
9、做好通风换气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人员密集的场所特别要保证空气流通。
10、做好心理辅导。
三、针对医院的寒冷天气预防传染病的防控
1、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尤其是门诊、急诊、呼吸科、外科、防保科等重点科室。保证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的正常运转。
2、规范预检分诊工作。重点做好发热门诊的分诊工作尤其是在流感病人数量急剧增加的时候。
3、遇到如下异常情况及早报告给辖区疾控中心:
1、符合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畴
2、死亡人数高于平时
3、肺炎病人、发热病人、腹泻病人、呕吐等病人高于平时
4、出现聚集性发热、腹泻、呕吐、肺炎病人
5、其它临床医生认为是异常情况。
6、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加强医院消毒加强病房通风管理。
四、针对家庭的防治冻伤的指导
(一) 认识冻伤
冻伤是由于身体受到低温或严寒而导致的一种伤害。冻伤会导致受伤部位感觉迟钝和表皮色素缺失。冻伤常常发生在鼻子、耳朵、面颊、下颚、手指或者脚趾。冻伤会对身体产生持久的伤害严重的会导致截肢。冻伤的发生几率随着身体血液循环的降低而增高或者人们在低温环境中没有足够衣物保暖。
身体任一部位的皮肤发红或者疼痛处于寒冷的环境或者未保护暴露于寒冷中的皮肤--冻伤可能就开始了。以下任何症状可能指示受到冻伤:
1、皮肤呈白色或者灰黄色
2、皮肤感觉异常坚硬或者呈蜡样
3、麻木感。
4、冻伤患者通常对冻伤的发生没有察觉直到受冻的组织感觉麻木才意识到。
(二)如何处理冻伤
如果你察觉到有冻伤的症状请寻求医生治疗。因为冻伤和低体温症都是由于暴露于低温引起的首先确认患者是否有低体温症状如果有的话要求预先记录。低体温症是一种严重的医学症状需要紧急医疗救护。 如果冻伤患者没有低体温症状或者不能够立刻开始医疗救治按照一下程序处理:
1、立刻进入温暖的室内
2、除非必需请不要用冻伤的脚或者脚趾走路这样会加重冻伤对身体的损害
3、将受冻伤的部位浸入到温而不烫的水中水温以能够让健康部位的皮肤感觉舒适为准
4、或者用身体的体温来温暖受冻伤部位比如用腋窝来温暖冻伤的手指
5、不要使用雪或者通过按摩来摩擦冻伤部位这样会加重损害
6、不要使用热的垫子、热的灯或者热的炉子、壁炉、取暖器。冻伤的部位通常感觉麻痹很容易被烫伤。
以上的过程不能替代正确的医疗救治。低体温症是一种医学急症冻伤应当让卫生保健医师来评估其伤害程度。
(县疾控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