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40年未间断,藏品近万件。郧西乡村文化站长陈方艺

6_8.jpg

陈方艺(中)向游客介绍民俗

 

  文/图通讯员柯尊洪

 

    保存完好的各式油灯、零件配备完好的放映机、磨得乌黑发亮的织布机……10月23日,深秋的凉意没有挡住游客的脚步,人们带着孩子纷纷来到郧西天河民俗馆参观。

 

  民俗馆长陈方艺今年57岁,他还是郧西县观音镇文化站站长。40年前,当他还是一名放映员时,就开始不间断收藏老物件,至今共收藏近万件。为了响应国家美丽乡村建设,在郧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久前,陈方艺的民俗展馆在郧西县观音镇民俗第一村——龙桥村开馆。

 

  16岁与收藏结缘

 

  1961年,陈方艺出生于郧西县观音镇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颇有名气的泥瓦匠。受父亲影响,陈方艺从小就喜欢做手工,见到手工艺品更是如获珍宝,总要仔细端详,探寻其技术奥妙之处。

 

  16岁那年,陈方艺进入原郧西县五顶公社放映队当放映员。从那时起,他一边当放映员,一边收藏老物件。1978年,陈方艺得知有一农户家有一盏很少见的气灯,便来到农户家想买下来。可无论他给多少钱,农户一家就是不卖。于是,他隔三差五就去农户家拜访,有时还拿点小礼物,遇到农户家里农活忙时他就帮着干,终于感动了农户一家,最终买回气灯。至今,提及收藏的第一件藏品,陈方艺还兴奋不已。

 

  一件年代久远的瓷器,陈方艺盯了三年,最后如愿以偿。为了方便下乡收老物件,他学会了骑摩托车,跑遍了家乡的沟沟洼洼,累了就坐在地上休息,饿了就吃几口干粮……在陈方艺看来,馆内目前陈列的老物件并不一定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它们身上留下了历史的印记。

 

  40年花掉10万余元积蓄

 

  “当时公社辖16个村33个放映点,每个月轮换放映一次。为此,我对全村很熟悉。只要听说哪家有老物件,我就立马去收购。”陈方艺介绍。

 

  1990年,观音镇土岭村一农户搬新房,有一台老式织布机,准备劈了当柴烧。陈方艺得知后,立马赶到农户家,通过辨认,他发现这架织布机是清代的物件。通过商议,陈方艺最终花了3000多元把织布机买回家。把织布机拉回家后,陈方艺就开始研究古代的织布技艺,让织布机重新动起来。“现在大家不用自己织布了,但让年轻人看看过去是如何生活的,还是很有意义的。”陈方艺说。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五顶公社放映队划归原郧西县五顶乡文化站管理,陈方艺担任五顶乡文化站站长。2001年,五顶乡文化站合并到观音镇文化站,陈方艺当上观音镇文化站站长。“担任文化站负责人后,我仍把收藏当作工作的一部分。无论走到哪里,干什么事都不忘收藏老物件。”陈方艺说。

 

  几年前,陈方艺得知一户移民家里有一台年代久远的纺车不想要了,他立刻赶到移民家,最后花了几百元买下来。还有一次,陈方艺出差到外地时,发现一居民家有一口年代久远且形状奇特的瓷器坛子,他便花高价买回。

 

  从1978年买回来的第一盏气灯算起,陈方艺收藏老物件已有40个年头,收到的藏品近万件,花掉上十万元。

 

  民俗展馆留住乡村记忆

 

  “天河民俗展馆的顺利开馆,得益于郧西县委、县政府和观音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不然这些藏品无法与游客见面。”采访中,陈方艺激动地说。

 

  为进一步发展郧西旅游业,今年年初,郧西县决定在观音镇龙桥村双石沟建设郧西民俗第一村。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300多平方米全木结构民俗展馆建成,展馆取名为天河民俗馆。展馆分农耕文化、婚俗文化、七夕文化、岁月留痕、音影记忆等七个展区。

 

  “这是原来老百姓晚上出去喂马时用的马灯,几十年间演变了好几种样式。这是清代织布机、民国纺车。这是十几年前农村犁地的整套工具。这是陪伴我十几年的老式放映机。这是以往接新娘子用的花轿……”说起自己的藏品,陈方艺滔滔不绝。

 

  郧西县民协、民俗专家赵天禄介绍,陈方艺收藏的物品,是时代变迁的缩影,是天河两岸乡土生活的轨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农村延用了几千年的生产、生活、交通等工具已被机械化、电器化所代替,反映那个时代历史文化的实物正在渐渐消失。时间不能逆转,却能翻阅。他的收藏,对于后人记住这片土地曾经的历史和已经消失的生活方式很有价值。天河民俗馆,可以说是郧西民俗第一村的一张名片。

 

  免费开放服务地方旅游

 

  天河民俗馆开馆一个月来,吸引了省内外万余游客观赏。每到节假日,郧西及周边县市游客带着孩子慕名而来。“十一”期间,一位从海南带着孩子到天河民俗馆参观的游客对陈方艺说:“你很了不起,为百姓做了一件好事。”

 

  谈及今后打算,陈方艺说,各项配套设施完善后,郧西民俗第一村的游客会更多,他一定不负众望,做好展馆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条件成熟后,他打算进一步扩大办馆规模,并将长期免费开放,努力把民俗馆打造成郧西民俗第一村旅游的亮丽名片。

( 责任编辑: )
分享到: 收藏
相关信息
【郧西在线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郧西在线”、“来源:郧西周刊”或“来源:郧西在线论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郧西县对外宣传办公室,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郧西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6229206 0719-6230927

新闻排行

热图推荐

专题专栏

数字报

更多>